小憩之女
油畫
李梅樹紀念館
Woman Resting
Oil On Canvas
100F 1935
LIMet-shu MemoriaE Gaikry

  〈小憩之女〉繪於一九三五年,是根據一張李梅樹自己攝影的照片為藍本改造的,模特見是畫家的侄媳,閒坐在一個頗富詩情畫意的庭團裡,彷彿若有所思。

  午後的陽光溫暖而和煦,黃綠與黃褐色共同營造出昏黃的主色調,使光線效果顯得更為柔媚,白色的裙擺、鞋子和布幢則增添了陽光的閃亮。印象式的碎筆觸除了更增加陽光的絢爛之外,也使畫面更形活潑,隨意揮動的筆觸,隨著物形的不同變換不同的方向與筆法,調出了畫面的節奏與韻律。

  〈切蕃薯之女〉(1934)、〈織物〉(1935)、〈黃昏時〉(1936)與〈小憩之女〉皆為李梅樹返台初期所作,描寫的都是台灣婦女,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及場景是道道地地的本土題材,但就技巧及品味來看,仍不脫西歐風情;雖說如此,但李梅樹畢竟是岡田三郎助的高徒,因而能兼得典雅與親切而使西洋美術和本土之間獲得相當的協調,因而頗獲好評。

  在〈小憩之女〉中,那正在凝思,有著溫婉姿態的女子,置身在那樣脫俗的環境裡,淡出的背景、溫潤的色調,散落地面的畫冊(皆西洋名畫),這樣美好的藝術情調,和那個時代普遍的視覺經驗應該是截然不同的。

  這是藉本土來發思古(日、西)之幽情,沒有粗率或拘謹的用筆,沒有鮮麗或晦暗的色彩,李梅樹以一致的色調、筆法處理如此繁複的空間而不覺窒礙,在畫面構成上可說已面面俱到,筆觸穩斂,色感豐富,整幅畫飽滿充實卻又柔和恬淡,就技法與格調而言,這確實是當時台灣美術的代表性作品,無怪乎能獲第九屆台展特選,並獲領「台灣總督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