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台大資訊工程學系 林智仁教授

吳紹群 蕭惠文

林智仁教授是今年資訊系的新聘教授,其專長為科學計算、網際網路計算、作業研究等方面。林教授是台大數學系畢業,之後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從事研究,在三年之內便拿下了密西根大學的碩士與博士學位。因此我們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來訪問林教授。以下是我們的訪談內容:

事實上,我很早就已經打算出國唸書,一方面也是由於我那個年代,大家都想出去經歷一下;因此剛上大學我就開始做準備。我原本就立定志向,打算將來要教書,要教書就要先認真唸書嘛!(笑)其實出國後覺得,跟外籍指導老師相處並不太容易,畢竟我和指導老師來自完全不同的環境嘛,所以我一直相當認真,讓老師覺得我很優秀、很努力,使我在國外的求學之途相當順利。

其實,大四的專題研究,跟你未來的研究方向非常有幫助;雖然我大學是念數學系,不過因為我很早就開始想要走進資訊這行,所以到資訊系修的課幾乎過半,大二開始跟電機系教授做compiler,大三就到資訊系與教授做專題;也由於我很早就開始修專題,跟許多老師做過研究,所以這方面的經歷較其他人稍多一些。我在國外唸書時非常認真工作,因此第一年過後老師就跟我說,我應該很快就可以畢業了,所以我心裡就蠻有打算說,下一步該做什麼準備:要不要到業界工作、要不要回台灣,都是當時考量的問題。東方學生平均英文較差,比其其他英語系的國家,尤其是美國本地的學生,我們和老師的關係自然就沒有那麼密切,因此要讓老師對你有好的印象,努力工作是不二法門。如果存有投機的想法,想要不勞而獲、不花力氣就有成果,是一件蠻糟糕的事。其實,美國的規定相較之下比較鬆,只要你有能力,老師也同意,就算是一年就畢業也沒有人說不可以!(笑)暑假期間,我儘量要求自己到業界去磨練,到大公司磨一磨是蠻好的,雖然由於移民法的限制,台灣人較不易找到工作。

想要日後踏上教書之途,最重要的,是先確定自己喜不喜歡教書,等立定了志向,再談準備申請到哪一所學校擔任教職。其實,到了美國之後,對台灣相對就會較陌生,因此在考慮要不要回台灣時,會無從比較起。不過,在出去前,我就已經知道,自己不會一輩子待在美國,這件是確定的;當然心中也要有個底,知道哪些學校適合自己。台灣的教授職位並不多,找到自己合適的學校更不容易,因此我也應徵了許多學校,最後決定回我的母校---台大。

 

我做的東西是跟computing方面有關;當你要算一個很大、很耗時的問題時,如何能算的快一點,就是computing研究的方向。舉例來說,你要用電腦模擬一架飛機的飛行;這在航太、機械或電機等系會做較多類似的計算。當然,首先他們要先有一台電腦嘛!再來則是要有合適的工具;而我所做的是介在中間,告訴他們如何算會比較快;因為畢竟他們對電腦軟、硬體方面沒有專門領域的人熟,譬如某些programming 技巧可以讓compile過的程式更快執行等。這有點類似consulting 的工作,現在有一個專有名詞,Scientific Computer Computational Science

我做的另一方面則是與OR有關。OR 也就是某種形式的consulting,譬如如何的工廠設計可以降低最多的成本等。當然實際的OR 運用適合business有很密切的關係。不過我現在在OR方面的東西比較屬於理論性的,不過我也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和較實際的業界行為整合並合作。

目前我所專注的東西是想架一個在Internet上的computing server。譬如以前的人想要解一個複雜的問題,一般的作法就是找一個合適的軟體,把這個軟體架起來,然後開始計算;當然這之中牽扯到許多的問題,或許軟體本身太過昂貴,或許因為缺乏專業知識,雖有軟體也無法實際運用,又或許是他的硬體不夠powerful等。而我可以在Internet上架一個伺服器,把他的問題接過來,在我的伺服器上解;他所要做的只是將他的問題清楚的傳達給我的伺服器。而我的伺服器底下或許有幾台較好、較先進的電腦,可以較快完成工作並把答案傳回去。這整套系統設計的重點,就是在於伺服器要能夠聰明地把問題丟到底下某一台適合的電腦去解;使用者與系統之間的介面也是非常重要,因為使用者的問題可能是千奇百怪的,要以什麼方式表達等。

我在密西根大學的時候就是做OR的。我個人覺得,目前台灣較沒有大公司在做consulting方面的。其實我在密西根唸書的時候,有一半時間都沒有待在密西根;第一年完後的暑假,我就到國家實驗室去做研究,美國有許多的國家實驗室機構;剛好第二年我的指導教授又休假,因此我第二年幾乎都待在國家實驗室那裡;而國家實驗室也答應讓我在那邊做的研究可以成為我論文的一部份。我在國家實驗室做的也是與scientific computing 有關的東西,就某種程度而言也是與 OR有關的研究。其實在國家實驗室那段經歷,是相當好的,對我研究的東西也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夠多去一些地方經歷一下總是好的。我明年也會撥一些時間在到那裡在做一些研究。

 

基本上,OR這個東西,就某種角度來說算是一個很小的領域,不過幾乎所有的公司或多或少都有應用一些OR的技巧。但除非是很大的公司,一般來講內部不會有一個專門的OR分析師。大多數公司在面對有關排東西,譬如說排貨櫃、排班等有關的問題,或是如何降低成本等,某種程度而言都屬於都和OR有關的問題。不過另一方面這些問題也和Operation Management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在 OR 研究的範圍,都將其限制在貨物方面,因為如果牽扯到人事問題,就屬於整個公司架構的大問題。我們只能說,OR 是有用的東西,但當我們在運用 OR 的技巧在實際的東西時,總會覺得之間有一些 gap 存在;尤其是要 model成一個數學模型時。譬如我現在要分析一間公司,我可能要花上好許的力氣,才能判斷出究竟這間公司發生什麼問題,在把它 model 成一個數學問題,並試著解題,才能瞭解要如何去改進,知道哪些才是問題癥結;事實上,這個過程非常的困難,就算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加上深入的分析判斷,也不見得能達成。美國最近多了許多consulting公司;台灣因為中小企業為主,所以或許較沒有這個需求;不過我想,未來 consulting 公司應該是一個趨勢吧!不同的 consulting ,如軟體 consulting 硬體 consulting ,又如 IBM Global Consulting Group ,就是IBM裡最大的 group。譬如銀行買電腦操作是小事,但是如果電腦當掉、或交易記錄掉了,這可是大事,這也就是為什麼IBM Consulting Group IBM 裡頭最大的 Group 的原因。這樣一個 Group 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對各自專業領域做出判斷與分析;就某一方面而言,這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軟體業。當然,要去分析譬如說一家公司的 software system 該如何設計,要求的不但是該領域的專業,更要有極豐富的實務經驗;這種經驗太難累積了,所以這種人才也相對實在是太少了。就某方面而言,其實公司的老闆本身就是一個『 Consulter 』,他可以決定公司如何營運、要買幾台電腦等;公司的問題他最清楚,最知道公司需要什麼,所以他找出的答案跟最好的解答不會差太遠;這比起花一大筆錢找一個專門的顧問、還要花更多力氣先說明目前公司的各種狀況,自然是較節省成本。目前台灣的中小企業就是這種狀況。不過以目前的趨勢來說,譬如以便利商店而言,大的便利商店自然會慢慢吃掉這個市場,所以大的會越來越大;像這種全國性的連鎖店,貨物要如何流通布置,就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當然,這樣的工作是可以用比較『暴力』的方法解決,但是離真正的最佳解就差別蠻大的。我在美國,聽說過有些consulting公司,替貨運公司規劃貨運行車路線:把所有可能的路線整合,配上即時的交通路況分析,以 GPS 調度指揮貨車,期以最小成本達到最多成果的工作,這就是 OR 的應用。

經過了林教授這次的分析與介紹,我們不但對於OR有初步的認識,更對其重要性有深刻的了解,並可由其中感受到其未來的發展與對全球各方面的影響。林教授的見解相當精闢獨到,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