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圖形識別國際學術會議出席報告

曾定章

中央大學資工系

一、參加會議經過

“第十四屆圖形識別國際學術會議”是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主辦,Brian Lovell 教授負責籌辦。會議地點在布里斯班的會議及展示中心 (Brisban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該中心佔地極廣,會議只佔用該中心的一隅而已。會場附近的景緻相當不錯,就在布里斯班河旁;交通也極為方便。會議時程共五天,第一天只有 tutorial,共有五場,由於 tutorial 價格昂貴,參加的人並多。其後四天才是 oral and poster presentations,共有 48 Sessions。其中有 44 oral presentations 4 poster presentations,分五個場地同時進行;發表的論文約有500 (約佔投稿800篇的六成多而已)。今年參加此會議的台灣學者專家比往年少,約十多人而已。。另外有 6 lecture and keynote speaking

二、與會心得

“圖形識別國際學術會議”是影像處理、圖形識別、及電腦視覺等學術研究領域中極為重要的會議。“圖形識別國際學術會議”已持續有二十多年的,是少數幾個歷史悠久的學術會議之一;而且也是一個大型的會議,因此才能吸引了三十餘國近六百名學者、人士參與。本次會議的規模及熱烈程度似乎不及上一屆。不過,該有的還是有;例如,meeting, forum, tours,…等。辦一個國際學術會議實在不簡單;辦得好也確能提昇國際學術地位。台灣也一直在爭取籌辦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目前已爭取到 2000 1 月在台北舉辦的亞洲電腦視覺研討會 (The Asia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希望屆時有優良的表現,如此才有機會爭取更大型的會議。

一個科技會議的出席人數往往能反映該國科技的研發程度。過去在一些國際會議上,亞洲的台灣、大陸、日本及韓國中,台灣出席的人數往往是最少的;不過在近幾年的會議中,台灣的表現似乎越來越好。這要感謝國科會的充分支援補助。不過,在另一方面的會議參與程度上及與外國學者專家交流的情形似乎有加強的必要。

三、考察參觀活動

主辦單位有辦一些東澳地區的參觀旅遊。不過,更重要的是一些會議中的討論及論壇。但沒有相關的學術單位參觀活動。參與本次會議的人數極多,因此有些議場常是人山人海,特別是一些 invited speaking 時,幾乎是座無虛席。另外在會議中場休息時間,議室外常是擠得水洩不通。不過在本會議中的 post presentation 似乎較被忽略,這在往常會議中是比較少見的情形。

四、建議

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的目的除了早點接觸他人新近研發的技術及觀念外,尚可增廣見聞,與外國相關學者接觸,提昇、創新本國研發方向。唯台灣出來的學者、人士,除了少數人外,大部份都是自成一個小集團,殊為可惜。東方人似乎都有這種傾向。當然這種現象與個人的個性、表達能力都有關係。也可能和參與國際場合的次數有關。如果能夠改進國內學者、人士的這種傾向,相信台灣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的效果將會增加許多。但如何改進呢?我們最需要的,也往往是最難辦到的。

五、攜回資料名稱及內容

攜回資料為兩冊“圖形識別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Vols. I and II 及一些未來會議的簡介。會議論文集中包含有關圖形識別理論及應用的所有 oral and poster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