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榮譽獎章得獎者

李琳山教授(團隊)

 

 

象徵本會最高榮譽「資訊榮譽獎章」的設立、是表揚與鼓勵國內資訊領域之研究、創新與發明有具體成就之研究工作者或團隊,遴選著重於對國內資訊領域學術重要貢獻。今年也就是第二屆「資訊榮譽獎章」得獎者為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的李琳山教授及其團隊。頒給李琳山教授及其團隊這個獎章在彰顯以及表揚李琳山教授個人的學術成就、對資訊領域的全方位的奉獻及其團隊國際級、影響重大的「金聲系列」國語語音辨識技術與應用系統開發。

此一團隊由李琳山教授所領導的研究生群及在電機系內的實驗室為核心開始發展,逐年加入台大資訊系的研究生群及實驗室中研院的語言學家鄭秋豫博士(目前任職語言所)及其助理群及實驗室,中研院的資訊科學家陳克健博士、簡立峰博士(目前任職資訊所)及其助理群及實驗室,其中多博士班同學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尤其王新民博士(目前任職中研院資訊所) 、呂仁園博士(目前任教長庚大學) 、沈家鱗博士(目前服役中) 、林頌堅博士(目前任教世新大會) 、白博仁博士(目前服役中) 、古鴻炎博士(目前任教台灣科技大學) 、楊燕珠博士、周福強博士 (目前任職中研院博士後研究) 、何泰軒同學、林伯慎同學、陳柏琳同學、洪志偉同學等等其他尚有研究生及助理前後共數十人分別作出重要貢獻。

此一團隊由一九八二年開始至今,十六年來成功的整合了中文語言學、國語語音學、訊號處理、人工智慧、資訊科學等不同的領域,針對中文國語特有的語言結構,探討針對這些特有的語言結構來處理。這個前瞻性的方向成功的開拓了遼闊的學術研究空間,建立了全新研究領域並帶動了全球各地的相關學術研究。此一團隊曾於一九八四年首先完成世界第一台能說任意文句國語的中文電腦,一九八六年首先完成世界第一套能正確分析複雜的中文句型的軟體,這些都成為今日諸多能說國語的電腦及以電腦作中文語言分析研究的鼻祖。更重要的成績則是在一九九一年、九三年、九五、九六、九七年逐年完成完整的金聲系列國語語音輸入中文及聽寫技術體系,其中每一項目都是各個年代當時全球最先領先的國語語音輸入技術,開啟了國人用國語語音輸入中文以進入資訊網路世界的大門。近年來更進一步以這些技術為基礎,開拓如網路資源檢索、口語對話模型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使中文語音技術展現出更為豐富多元的遠景。

此一團隊也成功的把這些高度「本土性」的研究成果帶進國小學術殿堂並放出璀璨光芒。他們逐年在國際最頂尖的學術期刊及會議上發表「世界第一篇有關國際語言或中文」的各個相關課題不同層次的論文,把國語中文的相關技術帶入國際水平並和世界先進國家的語音技術平分秋色。此一團隊的領導人李琳山教授在一九九三年以在中文電腦的國語語音輸入技術上之突出貢獻,被IEEE授予FELLOW榮銜,也在一九九七年在頂尖國際期刊的亞洲的訊號處理研究專刊中應邀發表專文並被列為全亞洲最具特色的兩項研究成果之一(另一項是日本的HDTV) ,該專文並使我國國旗出現在國際期刊的彩色封面上發行全球,他也應邀擔任國際期刊中不同語言結構下的語音辨認技術專刊及會議的主編成,並在一九九八年由大陸、台灣及全球各地學者在新加坡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中文語音處理國際會議中應邀擔任開幕專題演講,可說是受到海峽兩岸及全球各地學者在新加坡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中文語音處理國際會議中應邀擔任開幕專題演講專題演講可說是受到海峽兩岸及全球學者的共同肯定。

近年來由於語音技術日漸成熟及全球華人市場之吸引力,國語語音技術已由純學術研究進一步發展成亦兼具實用性及產業潛力的技術,並由本土性研究轉變為全球性研究,全球相關機構幾乎均投入相當人力物力全力發展,如MITAT&T IBM Microsoft Intel Philips DragonBBN L&H等均是實例,而此一團隊多年來的前瞻性努力研究成果及論文發表,已成為所有相關研究人員必讀的經典文獻及必然參考的基礎技術,其中APPLE IBM等跨國企業已先後推出相關產品上市,而他們都承認在產品研發過程認真研讀此一團隊的論文。在此環境下,此一團隊也努力以研發成果申請專利,並將核心技術移轉國內業界,協助建設本土語音產業,以期一面為全球中文世界作出貢獻,一面積極面對國際競爭與挑戰,目前已有初步產品上市,開始接受市場及使用者的考驗。

由左至右:陳柏琳同學、王新民博士、林伯慎同學、李琳山教授、周福強博士、呂仁園教授、洪志偉同學、楊燕珠博士、呂麗如同學